新华社海口10月30日电(记者陈凯姿)海口市人民医院国际医疗部,美籍医生沈义扬正耐心为一名来自英国的患者诊疗睡眠障碍。时而用英语询问睡眠困扰细节,时而切换中文和护士交代施治方案……这样的场景,在他扎根海南十余年间,早已成为常态。

10月24日,沈义扬(左一)正在对外国患者进行问诊。新华社发
沈义扬本名是Timothy Noel Stephens,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。2013年,接到海口市人民医院邀请,他放弃薪水优厚的美国家庭医生工作,以外国专家身份来到海南。那时,海南全科医学刚刚起步。“我想把全科医疗带到这里,让人们不用跑大医院也能看好常见病。”沈义扬回忆。
“刚来时看中文病历就像看天书!”对他而言,想在中国当好医生,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。每天跟着老师学认字、练读写,病历本上密密麻麻标满拼音;一到周末就扎进菜市场、超市,指着商品问“这念啥”……短短几年,他不仅能单独接诊中国患者,连海南话里“头晕”“肚子胀”等常用词也能听明白。

10月24日,沈义扬为外国患者做检查。新华社发
“别人三分钟问完病情,你为啥要唠半小时?”最初,沈义扬的“超长问诊”总让同行不解。面对疑问,略显固执的他总这样解释:“充分沟通交流,能让医生更加了解患者身体状况,还能让患者主动参与制定治疗方案。”
看病准、有耐心,也让沈义扬很快攒下了好口碑,每逢坐诊日“一号难求”,许多中国患者慕名而来。更让人惊奇的是,这位医生能说汉语、英语、西班牙语和法语,是海南外籍患者就医的“首要人选”。
如今,沈义扬成了海口市人民医院国际门诊主任医师,也是海南全科医疗圈里有名的“洋带头人”。
在海南待了十几年,沈义扬的付出换来了认可:被认定为“海南省高层次拔尖人才”、两度拿到海南省政府“椰岛奖”、获评中国医师协会“优秀全科专业指导医师”。奖杯摆在家里,孩子们骄傲地跟同学说“我爸爸是海南的好医生”。

9月11日,沈义扬在给海口市人民医院护士进行培训。新华社发
不光给患者看好病,沈义扬还帮海南培养了一批批全科医生。这几年,他的学生揣着笔记本、带着诊疗工具,跑遍了海南许多乡镇卫生院,像种子一样扎根基层。
沈义扬和妻子把家安在了海口。在他心里,海南早已不是 “异乡”,而是有温度的 “家”——邻居会送来刚摘的芒果,患者康复了会邀他去家里吃火锅……
“这些年,海南自贸港给外国人的保障措施越来越实在。”他感慨,以前办工作许可得跑好几趟政务大厅,现在手机上填完信息,几天就能收到电子证件;孩子上学不用愁,本地国际学校能直接对接国外课程。此外,对境外人员参加基本医保的限制实现全方位放开。
海口市人民医院也把沈义扬当成“宝藏专家”,积极对接国内外学术资源,让他能安安心心做诊疗、带徒弟。医院还专门给外国患者设置诊疗区,不光有会外语的导诊,还能直接用国际保险结账,遇到疑难杂症能连线国外专家远程会诊,从挂号到出院不用多跑路。
“海南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,我也想回馈这片土地。”在沈义扬眼里,海南自贸港正加速迈向国际化,并将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工作、旅游、生活。他希望参与搭建一座海南和国际医疗交流的桥梁,帮助海南自贸港全科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









